新闻中心

《江苏教育报》:谋划新思路 寻求新作为

发布时间:2015-03-13 浏览量:

 3月13日和1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相继落下帷幕。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话题热度不减,江苏的代表委员们在参政议政中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记者以“您的教育关键词”为题采访了多位江苏全国人大代表,记录下他们的精彩观点。这些观点或谋划新思路,或寻求新作为,无不闪现着人大代表们为实现教育强国梦出谋划策的智慧。

  全国人大代表、东南大学校长易红的教育关键词“评价改革”——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大学,东大将大胆改革,把对教师的价值导向从重视论文发表转变为重视创新创业。同时,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作为评价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要有一群“不安分”的科技人才,学校要为他们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和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的教育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

  任何工作都必须靠人来完成,要创新必须先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目前创新人才培养还有一些难点,创新活动还没有完全做到“四个对接”。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可能会相互制约,因此制定政策时应该首先考虑到这个问题。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气氛,要让企业觉得“创新”而非“山寨”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工学院副院长张红的教育关键词“教育投入”——

  2014年全国“两会”我提出了“加大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投入的建议”,虽然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答复,但是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今年,在调研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继续对此进行“追问”。但是,相关部门给出的答复还不够具体,目前的规定也不够刚性。我建议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生均拨款的省级统筹要变成一个刚性的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校长袁寿其的教育关键词“读书”——

  高校图书馆免费对公众开放,是很值得推动的一件事。但对于学校来说,必须首先考虑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因此开放的方式、在何种程度上开放,必须先进行调研。我觉得可以先开放一部分,或者市民办理借书证,但不在图书馆内阅览。这样学生可以有专门学习的地方,公众也能享受到高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让高校的图书流动起来,让更多人享受到。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的教育关键词“环境教育”——

  要把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真正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实现环境保护常态化。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艰巨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需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高度觉醒,对生态环境有很高的期盼;另一方面,公众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亟待提高,保护环境还没有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把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就是要把环境保护变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事,要有长期坚持的精神准备。希望通过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让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常态。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朱善萍的教育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

  过去6年,我持续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除了在省内走访调研,我还专门收集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我的修订建议主要集中为四个方面,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其中最关键的是家庭保护。我国的法律要求监护人不能缺位,而现在有些父母不能很好地履行监护责任,而是将这个责任推给老人,因此这方面法律一定要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