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3日讯(通讯员 吴奕 周陈 记者 张浦励)自“美丽乡村”的概念提出以来,中国农村的环境正在一点点悄然变化。近期,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管理学院的9名同学,组成“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实践团队,分成6个小分队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活动,活动跨越了全国6个省份,涉及村庄50个。
“农村交换生”:口袋富裕,精神才能富裕
活动组织者陈聪来自湖南祁东县延塘村,作为一个长期在江苏读书的湖南人,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农村和江苏农村的差距,“江苏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不是周末去走走就能明白的,必须要深入到农户家里,从农户的日常生活来学习。”
在陈聪的牵线搭桥下,“农村交换生”计划纳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系列,经过30多位报名者的删选后,陈聪和来自“国际慢城”江苏高淳长乐村的李军强作为交换对象,成为了第一批“农村交换生”。
七月底八月初,陈聪和李军强踏上了为期20余天的交换之旅。陈聪发现,跟家乡比起来,在长乐村不仅有干净规整的道路洋房,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乐观饱满。经过与村民几天的相处,她才明白,在乡镇统筹规划下,长乐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发展起了生态水产养殖,每家都有自己的蟹塘,围绕水产养殖业,水产育苗、草种培养、水产饲料等周边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村民无论蟹塘忙时闲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天天日子都有盼头,自然脸上挂满了笑容。村里的文化设施也通过庙会、舞龙、唱戏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筹集经费,村民们喜欢讨个彩头,更愿意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湖南的李军强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走进村里,迎来的面孔都是老幼妇孺,有路子的青壮年在外打工,留在家的90%都是泥瓦工,闲时的唯一娱乐活动就是打牌,老人看到这个苏南小伙又是惊讶又是羡慕,小孩则更多的是一种看到陌生人的怯弱。当地的村支书肖瑞民告诉李军强,延塘村其实也搞过特色产业,当地的土质环境特别适合种植板栗,几年前镇上组织大家种植,可是到了板栗挂果时却卖不出去,后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受村里的邀请,李军强到村委会给大家讲了讲自己的家乡是如何发展特色经济和旅游经济的,也过了一把“村支书”的瘾。
“美丽乡村”宣传行动:“精准”送“智”下乡
“有了垃圾站,村民图省事还是把垃圾倒到路边草丛;养猪的人比较多,禽畜粪便污染严重,还没进村老远就能闻到禽畜粪便的臭味……”这是来自湖南、湖北、河南、广西的江大学生对家乡的记忆。来自河南谈店村的汪文丽说,中西部农村在“美丽乡村”硬件建设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实事,但是村民还缺少一种‘美丽乡村’建设的自我责任感。”
作为“美丽乡村”实践活动宣传行动的负责人,汪文丽和团队成员精心为实践活动的各村村委会准备了一本“秘籍”——《“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与案例集锦》,这本小册子里包含了近几年来中央和一些省份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以及国内许多典型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
小汪坦言:“‘美丽乡村’建设重在‘送智下乡’,在高学历村官还没有来到村里之前,我希望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给家乡的村干部充充电。”当然小汪和同伴们也没有忘记嘱咐村干部要将从政策和案例里学到的东西及时和村民沟通,因为“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村干部的事情,需要每一个村民都行动起来,公共卫生设施形同虚设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卫生状况成为村民门前的“大山”
在“农村交换生”和“送智下乡”行动之余,实践团还在队员所在及周边村庄进行了详细的问卷和访谈调研。问卷调研活动分别由来自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广西6省的6名同学负责,由于农村住户并不是特别集中,适合填写问卷的人员需要一番筛选,6名同学每天需要奔走将近40公里才将问卷填写完毕。
调研数据发现,目前80%的中西部村民表示村庄环境依然受到生活垃圾的困扰。在“美丽乡村”建设推广之前,村民的生活垃圾是在房前屋后、水沟河道自行处理,自然饱受污染。现在,每个村庄间隔一段距离就建立了垃圾站,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垃圾站是就地收集就地焚烧,垃圾焚烧之时,气味非常难闻,每天不是这个垃圾站在烧就是那个再烧,村民表示用这样到处焚烧垃圾的方式换来的“村容整洁”让他们有些失望。
如今,“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硕师计划”等一系列大学生下乡活动正在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下乡,尤其是更高学历的大学生带着自己家乡的建设经验“精准下乡”更是眼下高校教育的有效探索。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周存君老师说:“实践团开展的系列活动是学生积极探索乡村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们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自己家乡的建设经验带到广大的中西部农村,让更多的乡村能够享受到农村深化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