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人才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最根本、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增设了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下称知识产权专硕),为我国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设立了专门的学历教育培养通道。如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体系,明确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路径,需要开展积极探索实践。
肩负时代使命
面向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以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产权青年人才,是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重大举措。
知识产权专硕的建设,要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以战略视角来明确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面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聚焦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重大需求,培养知识产权专业知识扎实、知识产权实务技能丰富、创新能力突出,能熟练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具有一定外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人才支撑。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新时代背景下全社会对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在适应新时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落实到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中,应利用新增学位的契机,更加突出鲜明的职业背景和专业人才指向,在知识结构、课程设置、能力培养方面全面体现对知识产权行业以及国家重点发展产业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针对性。
知识产权专硕作为新增学位,如何体现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放眼全球制定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为首要任务。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与学的多方面因素,更是体现在选拔、培养以及毕业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此,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应着眼于高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探索,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明晰教育定位
不同的社会需求下,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模式上已形成了明显区别。
就培养目标而言,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则侧重实践体悟,为社会特定职业领域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学术学位研究生倾向于批判能力和知识构建能力的开发;专业学位研究生则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开发。就课程设置而言,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因此,由于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的特性,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应深深嵌入应用性、实践性的“基因”。
知识产权专硕相较于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学科边界上存在起源一致,发展分离的渊源。首先,我国知识产权学科发端于法学学科,依托民商法二级学科,与法律硕士培养具有相同的法学学科理论基础。其次,基于集技术、法律和市场于一体的特性,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特别是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作用显著增强,使得知识产权学科在法学学科之外,形成了管理学和经济学以及其他理工学科等一级学科下的发展,与法律硕士在学科边界上明显分离。再次,法律硕士以职业法律人作为培养目标,知识产权专硕是培养支撑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的专业人才,这决定了知识产权专硕的学科基于法学之外还需要融合管理、经济以及理工等学科,交叉学科应成为知识产权专硕的重要学科特征。
近年来,知识产权分析、质押、保险等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知识产权申请、授权、异议等数量不断上升,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代理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涌现式发展,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目前,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培养主要集中在法律领域,受法学学科基础课时限制,研究生学习以法学知识为主,其他知识难以充分拓展,难以满足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等相关职业要求。因此,知识产权专硕培养应突出多学科的课程设置,强化面向职业的实践技能培养,以扎实的知识产权专业理论知识,综合性的知识产权实务技能构筑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培养目标。
开展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囿于缺乏自身学科体系,知识产权的专业特性在教学环节上难以突出,课程设置上呈现出“重法律、轻技术和知识产权实务”等问题。
为此,笔者建议,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化是前提,高校应立足知识产权的专业特性,充分开发相关学科资源,夯实知识产权理论基础,在课程设置上形成涵盖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实务和技能课的模块化体系。同时,鉴于知识产权研究对象复杂、研究方法多元,作为新增学位,知识产权专硕必须基于知识产权作用经济和社会的底层逻辑,构建谱系化的课程体系,才能形成逻辑统一、结构紧凑的知识产权学科专门的知识体系。
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要牢牢把握市场用人主体对知识产权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方面要以产教融合为特征,在课程设计、能力培养、实践锻炼和毕业考核等方面全面考虑、体系设计,帮助学生全方面来锻炼和培养其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跟各类市场用人主体进行深度融合,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设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提升实务能力,培养能胜任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要注重开展知识产权检索分析、知识产权代理等专业能力的训练。提升职业资格认定、职业能力认证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等机制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引导作用,在全国层面建立与职业要求紧密对接的人才培养标准,推动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的有机衔接。同时积极推行“专业学位+能力拓展”育人模式,使知识产权专硕在获得学位的同时,取得从业资质或实践经验,提升职业能力。
对于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来说,首要工作是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师资队伍。校内形成多学科融合、结构合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校外加强与知识产权行业间的人才交流,鼓励设立兼职导师,积极构建专兼结合的研究生双导师制度。同时,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中,应积极探索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完善对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强化过程考核,创新考核方式,将专利信息分析、专利导航、专利代理、专利评估等相关实践工作成效纳入考核内容,建立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万丈高楼平地起。知识产权专硕建设刚刚起步,内涵式发展是长期任务,高标准建设就像登山,瞄准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就能一步步迈进,这就是知识产权专硕人才培养中要坚持的路径。(颜晓红 作者系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校长)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2022年11月4日 8版
文章链接:http://www.iprchn.com/cipnews/news_content.aspx?newsId=13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