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江苏科技报:知识产权是竞争“台阶”也是“门槛”

发布时间:2016-11-11 浏览量:

知识产权与资本融合,专利运营关键在哪?怎样的专利才能称为好专利?在11月4日由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主办,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瞄准重难点问题:

  融合知识产权与资本

  “如何促进知识产权与资本的有机融合,是当今知识产权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说。

  两者是怎样融合的?支苏平表示,当下,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运营产业融合趋势日益凸显:一方面,随着知识产权运营发展,资金越发成为制约运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金融资本也急需拓展业务渠道,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更好促进两者有效融合,加快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我省提出着力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的创新生态体系,全面优化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激发知识产权市场的活力,开展知识产权收购、孵化、投资等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资本流转和应用,实现专利商用化和产业化。”

  知识产权工作建设中,高校是重要一环。“发明专利数量及创新能力,一直是各类高校排行榜所依重的‘硬指标’。这说明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越来越成为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风向标。”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校长袁寿其表示。

  正因如此,该校聚焦“重点人才、重点项目、重点成果”,大力开展专利导航、专利评估,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合作项目洽谈、完善合同文本、协助技术推广,着力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去年,该校还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展了专利运营试点工作,“我们将学校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的13项核心专利技术通过专利包的形式,经过专利价值评估,最终以3500万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了江苏汇创流体工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在专利许可及专利运营工作中实现专利增值。”

  今年,由该校投资成立的汇智公策划组建的镇江市专利收储平台,为中国商飞、伊利集团等全国2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战略咨询,并搭建了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启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创新价值实现的新模式。

  是台阶也是门槛:

  没有自己的专利“要命”

  知识产权,不仅对高校来说很重要,也是企业的“黄金”资产,成为企业迈步的“台阶”。

  说知识产权是“黄金”,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在美国,与手机相关的专利,约有25万个,而且,这些专利之间还可以交叉授权,碰撞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美国专利商标局知识产权官员孟旺贤表示。

  不过,知识产权有时也会成为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知识产权部部长本间友孝说:“我们做过一项统计,日本中小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仅占日本总申请数量的14%,申请人数量却占到了申请人数量的60%,而中小企业占全部公司数量的99.7%。”不仅如此,去年,日本申请发明专利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不足0.3%,“知识产权人才不足,小规模经营者资金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放眼国内,即使如今已成巨头的华为公司,在刚刚进军海外市场时,也尝过“苦头”。

  “我们发现,国外友商特别重视专利,而我们的产品刚走向海外,就引来一批国际大公司前来收取专利费,每家约在销售收入的1%至7%之间,看上去不多,累积下来却是笔不小的数字,这让我们明白,知识产权不是要钱的事,是‘要命’的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知识产权顾问王均鹤坦言。“华为公司1988年成立,到1995年才专设知识产权部门,2006年只有十几个人,现在该部的全球员工大概有300个人,专门从事专利申请工作的有200个人。”

  重数量也重质量:

  好专利有交换价值

  如今,国内一些智能手机制造商,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时,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不少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能力仍然较弱。专利不仅要比数量,更要比质量。这让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专利才能称为好专利?

  王均鹤告诉记者,在招聘知识产权工程师时,他经常会问这个问题。“很多应聘的人认为,创新性高的专利才是好专利,有的人说专利产业化,应用到产品上就是好专利,而我认为,别人使用的专利才能称作好专利。”他认为,如果有项专利,只有你自己用,别人都不用,该专利对企业而言就是负担,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没有交换价值。

  不为专利申请专利,日本也采取了一些引导措施。“比如,日本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还会为企业提供意见和建议,让企业更多了解知识产权的性能,而不是代劳他们,去做申报等事项。”

  专利价值主要取决于该专利所覆盖的市场,王均鹤认为,因为我国专利所能覆盖的市场、销售面很大,这是国内企业的最大优势,从华为多年实践来看,我国研发能力在世界产业链中备具优势,所以,只要扎实积累,知识产权工作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实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