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华日报:一代又一代人接续,铸就民族复兴伟业

发布时间:2020-09-06 浏览量:

9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高校师生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历史、开拓创新,弘扬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一代又一代人接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铭记历史,

民族气节唤起自强意志

“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淮阴工学院距离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仅30公里,该校公管学院学生邹林颖表示,“那里沉睡着顽强抗击日伪军、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新四军战士。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新时代的我们要铭记历史。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心中的警钟不可消逝,唯有记住那段用血和泪写成的历史,才能拥抱和平。”

“我参军入伍的这段经历让我明白,英雄人物就是在炮火中选择坚守的普通人,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坚信这场战争必将取得胜利。”退役大学生士兵、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杨彬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洪涝灾害的困难面前,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响应号召奔赴前线,“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无数坚守必胜信念的我们团结一心,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年前,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于佩鑫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第一中学支教,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节班会课就是在9月3日这一天。“我带领大家重温‘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又讲述人民军队的刚毅坚卓,以及日本投降、山河雪耻时全国人民的欢呼雀跃。”于佩鑫说,胜利的时刻值得铭记,更不应忘记胜利背后的坚守、牺牲与气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于欣蕾在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走进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凝聚如此众多为了心中理想的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奋斗。”于欣蕾说,这些生动实践与伟大抗战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我们要不忘伟大抗战精神,怀揣一份感恩的心,努力成为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创造力的新时代中国好青年。”

砥砺奋进,

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谋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扬州大学学生会主席张程通说,抗战中涌现出的仁人志士,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进行脱贫攻坚相关的社会调查中走访了一些乡村,真实感受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不断提升。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人人都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师。”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进,科技与知识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硕士研究生郑思说,近年来,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不断追赶的态势愈发突出,在不少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才能让中国科技发展根基更牢固、步伐更坚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仍然要坚持自强的道路不变,实现更多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一起为中国自强、民族自强、科技自强贡献我们自主研发力量。”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学生王贺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距离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又迈进一大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五个绝不答应”掷地有声!“我们大学生更要投身于学业,用实际行动建设伟大祖国、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强大的祖国站上世界舞台‘乘风破浪’,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背靠强大的祖国,我们要有坚强的决心、坚定的意志应对各种挑战。”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四大队十一队学生袁远,从一名女炮兵班长,再到如今军校学员,完成一次角色转变。“在边疆,60斤重的炮车固弹夹一发装填,我来回提12次;炮车百余个部件我熟记于心、倒背如流;毛巾浸上柴油捂在鼻子上进行抗眩晕训练,我坚持了下来……”5年历练,袁远的手上长满老茧,但她从未有一丝抱怨和后悔,“因为祖国越强大,我们才会越幸福。我要做到学习上不掉队,训练任务冲在前,以‘标杆’精神要求自己。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一代代青年人奋发进取的支柱顶梁,我定用行动书写担当,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一寸山河不能丢!”

奋发图强,

必胜信念铸就复兴伟业

伟大抗战精神是应对时代变局的宝贵财富,激发了我省高校师生奋发图强的满腔热情,在新时代弘扬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一代又一代人接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铸魂’‘育人’主阵地。”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岳志强说,要把抗战精神真正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通过强化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增强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激励青年学子立志报国,勤奋学习,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

每年9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会组织大一新生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该校航空学院团委书记韩楚说,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我们战胜外来侵略者的力量源泉,也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战胜困难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教学、实践教学各种形式广泛进行抗战历史、抗战精神教育,正确认识历史、珍爱和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表示,高校肩负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使命,要传承好伟大抗战精神,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全过程,让伟大抗战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动自觉。高校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使命担当,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和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与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相契合,将满腔爱国情转化为科技发展的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做国家和人民的守护者。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2020年9月5日2版

文章链接:http://xhv5.xhby.net/mp3/pc/c/202009/05/c82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