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科学报:和学生在一起永远年轻

发布时间:2020-07-26 浏览量:

本报通讯员 吴奕

“不管我多早到,老师的车都停在那里,不管我多晚走,老师的车也没有离开。”在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青年教师史惠心目中,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医学院院长钱晖一直是自己的榜样和明灯。从本硕博连读到留校工作,史惠成长的每一步,这位勤奋的教师都没有离开过。

为何以学生为轴、快乐着他们的快乐?钱晖说,教师最重要的事就是培养学生,大学生一届届毕业又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这样的事业会让人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激情”。

公共事务亲力亲为

“钱老师常常对我们说,科研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收获。”在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干细胞及相关分子与肿瘤团队近60人的大团队中,钱晖既是领路人,又当大管家,既是执行者,又是融合剂。

每周一、周四上午9点是团队的领物时间,博士生石映红曾经担任过钱晖的助手,协调团队的物品领用。石映红说,各种型号的离心管、液体培养液、细胞培养板、检测试剂盒……这样的清单会在领物的前一天发到钱晖的邮箱。“钱老师会审核、汇总,再发给库房管理人员供领物查看。没有库存的,学生就填写申请,钱老师统一订购并登记入库”。

这样细小、繁琐的领物工作,钱晖一做就是近15年。“老师的付出,学生都会看得到。”钱晖笃信,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大到课题组建设,小到试剂材料购买,团队的公共事务她都亲力亲为,用行动来说话。久而久之,团队师生也都愿意为大家服务。

这样细小、繁琐的领物工作,钱晖认为并不简单,她开玩笑地和学生说,“在我们这个专业,踏踏实实做实验才有结果,‘钱要扔到下水道才会有成绩’。”团队年底总结会上,她会根据领物清单总结出这个年度配了多少升培养基、原代培养了多少干细胞,告诉大家科研经费花到哪儿了。

这对石映红触动很大。她说,作为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反思领取物品与实验的匹配度,去总结这一年的科研过程,而每一次总结都能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放大优点 缩小缺点

课题研究经常失败,学生会变得没有信心。他们最喜欢找钱晖吐露自己的烦恼,“实在太难了!”“是我的技术有问题,还是方向选择得不对?”

在钱晖看来,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更要把每一次挫折从学生的心里赶跑。她会耐心地和学生沟通交流,放大学生的优点,缩小学生的缺点,引导他们找到新的方向和突破口。

大三时,史惠参加本科预备生选拔,九名学生争夺一个名额,而史惠并不是成绩最优秀的那个,钱晖却看到了她的隐形能力。“作为文科学生,史惠做实验的基础是差了点,但她会说、会写,能够把实验数据像讲故事、串项链一样串联在一起。”

大五进实验室,史惠的实验数据一直很糟糕,“加样误差大,没有理想的趋势”。史惠对技术越来越没有信心,而偶然得到的理想结果也被同课题组教师质疑。委屈的史惠请钱晖帮忙看实验结果,钱晖看过复杂的原始数据后告诉她,“操作没有问题,但是要得到满意的结果,不是一次做好就行,要经常做、反复做。”这对尚在科研大门外徘徊的史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史惠说:“有了老师的肯定,我不会再觉得自己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了。”

在钱晖的培养下,史惠最终成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学生。在团队里,她也慢慢当上了“小老师”,带领同门学生斩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并顺利留校。

分享你的座右铭

“优秀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突出之外,还具备很多素养。”钱晖认为,要多方面培养学生,包括自主学习、独立研究、拓展视野、团队协作、岗位适应、写作与演讲、开拓创新等综合能力,“特别是对于检验专业学生来说,要加强他们的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学医初心,炼就仁心仁术”。

钱晖尤其看重专业文化的建设,团队把文化育人的思想贯彻到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各环节,逐步构建充满活力的、培育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团队文化体系。

她倡导,不仅仅要做个有知识的人,也要做个有文化的人。团队以作家梁晓声对文化的概括作为团队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从去年开始,在团队每三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上,钱晖提出,每位学生都要分享自己的座右铭,并谈谈感受。有的学生说:越努力,越幸运。有的学生说:杰出的人有目标,而他人徒有愿望。“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样的挫折与困难。但在这时,请不要忘记你心中的美好与希望,遵循你的内心。”硕士生郭文浩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无问西东”的解释更是获得了全组学生的点赞。

分享会上,钱晖也爱和学生分享一个数字理论。“1的365次方等于1;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远远大于1;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远远小于1。”

1、1.01、0.99看似只相差一点,却在经过365次累积后,形成了明显的差别。钱晖说,每天的奋斗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时间的差距累积足以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天壤之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她最爱的一句座右铭。这就像钱晖培养学生一样,她希望,“用一步一脚印、一天一努力,用一次次的不骄傲、不放弃,换来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7-21 第8版

文章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7/35661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