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科学报:江苏—英国,如何握手高水平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19-04-17 浏览量:

一个不到半年的诺言,在中英两国校领导握手言欢、为牌匾撒下金粉的氛围中兑现了。

2017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见证江苏省教育厅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大学联盟共同签署了《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行动计划》协议。该计划旨在助推江苏省“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江苏与英国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和整体合作与交流搭建政府间的合作平台。

4月9日,在由江苏省教育厅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主办、江苏方首轮主席单位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承办的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成立大会上,中英高校发表《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江苏宣言》,宣告通过促进优势互补,携手推动国际大学建设。

当天下午举办的“大学管理与中英合作创新”分论坛,中英两国校领导更是针对各自大学特色、合作理念、发展重点等展开主题交流,以下为发言人观点摘编。

利物浦大学常务副校长韦伯·霍克:

科学与工程是没有边界的,不能说资源来自英国或欧盟,资源是来自全球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全球问题,需要实现优势互补。

在英国,我们关注行业挑战基金、人工智能和数据,鼓励有更多主题研究。我们关注三大重点领域:老龄化社会;健康、环保主题;未来出行方式。

利物浦大学和江苏高校有合作的先例。有了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学生可以获得产业方面的经验,立足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

我认为,促进学术界的合作,首先是基于现有资源,找一些合作高校,有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可以申请更大、更让人兴奋的项目。使用现有基金的同时申请更多基金,尤其是遇到更好的项目,并且在两国之间开展国际合作。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作为大学校长,我们总在思考3个基本问题——我们的大学为何而存在?高等教育为何能国际化?我们为什么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大学有两个基本点——大学是有共性的,解决人类的共性问题;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即大学的特色发展。这两个基本点放在一起,就是中国的“和而不同”。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高等教育具有普适规律、面临共同挑战、有可复制的路径,如果说高校间有这些共性,便有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逻辑起点。

对于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潮流,是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新要求,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职能,是大学实现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把这句话放在一起,便是“国际化是当下大学的基本生存方式”。

克兰菲尔德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西蒙·波拉德:

在应对全球化的产业合作中,大学要做好4点: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将学生的抱负迅速转变为优质可靠的就业前景;不拘泥于“内容”,更关注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产生的变革体验,这是对雇主更有价值的经历;在知识产权开发机制上,将多种不同机制运用在不同的商业阶段,这是巨大的社会挑战的局域表征;平衡自下而上的企业家精神和自上而下的激励和外部支持。

大学联盟在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中,怎样发挥自身功能?我们关注到,下一代人才在不断发生变化,他们非常善于使用新技术,喜欢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学。我们认识到,国际化和产业合作提供的生态系统,有助于知识传播。利用学界、工业界和跨文化的优势共同设计的课程,才能创造下一代人才的未来。

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校长颜晓红:

当前高等教育存在五个挑战,分别是人文主义精神,教育的共同利益,教育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全方位的终身学习理念,应对互联网、大数据的挑战。因此大学要具备4种技能——认知、做事、生存、共存。而要做好这些,大学须做到5个遵循,即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遵循科学技术发展态势、遵循国际高等教育布局、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其中,人才培养还在于专注五方面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儒雅能力、学习能力、国际能力。

双向交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全面合作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特色发展与文化交融是合作办学的有效载体,我们期待多形式、多层次联合培养,多模式、多领域学术合作,多方式、多平台资源共建共享。

考文垂大学副校长助理阿尔帕斯兰·奥泽德姆:

面对民粹主义、资源匮乏、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等挑战,要建立起全球市民的观念,因为有了全球情怀才能应对全球挑战。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合作伙伴。我们希望给江苏发展带来贡献,跳好这支“双人舞”。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要看双方的DNA是否相匹配,并不是所有大学都能合作,必须有一些共通之处,比如说抱负、愿景等。

企业创新是重要的合作点,尤其是对产业型大学而言。很多大学抱怨,很难发展产业型大学。其实,博士生办学就是一种有效合作,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还创造了机会,让来自不同机构的学生开展合作。在这一点上,我们架起了合作桥梁,拥有大量高校、产业合作伙伴。

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周汝光:

我们希望以加入联盟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在科学研究、人文交流、智库服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国际合作办学新范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培养方案,推进教学质量保障国际化和专业国际认证。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知识能力与国际接轨、跨文化环境下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学生互访和学分互认。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海外就业和深造提供指导帮扶。建设合作(非独立法人)办学机构,开展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及联合培养。

同时建议,构建联盟成员有效的交流机制;加强联盟内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规范建设;建立联盟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大数据信息平台。

数读江苏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以占全国约1%的国土面积、约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经济总量,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

江苏作为科教大省,建有16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200万人,全省拥有各类研发人员超过80万人。

江苏作为开放大省,与全球30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从教育领域来看,江苏教育对外开放程度高,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全国最多,接近全国的1/7;江苏还是外国留学生留学中国的主要目的地,去年招收了208个国家和地区的4.6万名学生。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9-04-17 第7版 海外)

文章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4/34525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