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江苏教育报:写好江苏教育新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量:

1月25日至31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宁召开。其间,围绕新时代的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来自教育界的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认真履责,积极建言——

写好江苏教育新时代答卷

■本报记者 李旭 潘玉娇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实现本届政府奋斗目标,写好新时代江苏答卷,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1月26日,在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吴政隆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话语铿锵,掷地有声。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两会”格外引人瞩目。新时代,如何写好教育发展的新答卷?“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把脉我省教育发展,围绕“更好的教育”凝智聚力、建言献策。

“高质量发展”指明未来方向

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推动民生工作高质量……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成为迈向高质量生活的应然选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基本特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突出抓好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工作,努力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引起代表委员们的热烈讨论。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立意高远,指引方向,令人振奋,它朝着‘强富美高’的目标,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省人大代表、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胡敏强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后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更好的教育”位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之首。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告诉记者,今年是他连续第三届当选省人大代表,他深切感受到,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要实现优质的教育,必须依靠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无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更好的教育”,“两会”关键词让教育发展的蓝图更加清晰。“围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要把优质作为核心,职业教育要在产教融合上见成效,高等教育要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为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省人大代表、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赵建春表示。

“吴政隆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务实、亲民、催人奋进,报告中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更好的教育’展开规划,为我们阐明了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省政协委员、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邹正欣喜地说,“未来我们将努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以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教育需求。”

热点议题聚焦民生关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着力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课外机构不规范办学等突出问题,积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前教育如何补足资源缺口,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现状如何转变,新高考改革走向何方……“两会”期间,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切、近年来舆情最集中的教育话题,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集中探讨和广泛呼吁。

2017年,江苏共有86万新生儿,其中“二孩”数量过半。“随着‘二孩政策’的推进,加快幼教队伍建设、合理规划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已经迫在眉睫。”省政协委员、淮安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徐梅菊提交了一份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内涵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提案。

针对中小学生校外“补课忙”的现状,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尤小平认为:“在小学阶段,孩子补课与不补课,可能会造成课业上的差距。但是从长远来看,特别是上了高中以后,这种差距就会缩小,甚至没有差别。”在他看来,我省提倡“适合的教育“理念,正是对 “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的应答。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今年即将出台的高考新方案牵动着社会公众的“神经”。新方案应如何确保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对此,省政协委员、镇江第一中学校长吴铁俊提交了《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江苏省2018年高考方案若干细节的思考和建议》的提案。

多方发声探解师资难题

“两会”期间,教师教育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话题同样备受关注。

“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与‘二孩政策’的叠加效应,优质师资短缺已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省人大代表、苏州实验中学校长仲尧明表示,把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一线教育人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希望。

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深有感触。他认为,教育要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在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方面,省人大代表、东台中学校长邹施凯建议,减少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晋升的职数限制,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荣誉评审时,注重实际工作业绩,让奋斗在教学一线、学生和家长认可度高的教师有更多机会。

教师是否应当被赋予“教育惩戒权”?近年来,该问题一度引发各方争议。在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校长管晓蓉看来,中小学校对个别顽劣学生管教的弱化,正是近些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对此,她提出,从法律法规层面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并借鉴有关国家的经验,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真言良策助力教育前行

“教育不仅是民生,更关乎国计。”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教育事业发展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所着眼的不仅是当下的民生,更关乎国家和民族长远的未来。

“愿农村留守儿童不再只是‘网络热词’,而是成为大家的‘乡愁’。”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乡村教师,省人大代表、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小学教师万绘心中满载着对留守儿童的牵挂,她提出了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管的建议。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大学入学难、“一座难求”的现象,让省政协委员、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深感忧虑,“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应当受到更多关注。”他建议,通过确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解决老年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加快我省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创新驱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发展目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希望高校未来能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落户江苏,服务‘两聚一高’新实践。”省人大代表、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校长颜晓红说。

对此颇有同感的还有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毕军,他提交了《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助推我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提案,希望通过建立制度体系、完善机构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

文章来源:《江苏教育报》2018年1月31日1版

文章链接:http://epaper.jsenews.com/mp1/pc/c/201801/31/c43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