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1月22日、23日在南京开幕。教育界与会代表委员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身实际,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建言献策、汇智聚力。
蓝图催人奋进,目标鼓舞人心
2023年,江苏教育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成绩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量居全国第一,普通高中录取人数为近十年新高”“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67所、普通高中40所,1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率先进入部省共建行列”“出台稳就业20条新举措”……一组组亮眼的数字、一件件鲜活的事例,生动展现了一年来江苏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
“2023年工作成绩亮眼,2024年工作规划清晰,围绕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立起了‘风向标’,画出了‘路线图’。”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表示,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作为全省首批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我们将继续深化内涵建设,着力优化高品质课程、师资队伍、学校文化,竭力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省人大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24年十项重点工作,重点突出,一系列组合拳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为高校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机遇。”他指出,高等院校要加速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并产业化,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温度、有力度、有亮度,令人振奋,为高校工作指明了方向。”省政协委员、欧亚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校长邢卫红表示,学校将深入推进强农兴农科技攻坚,围绕基础前沿科学、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进行前瞻性布局,致力于集成电路与智慧农业交叉领域农业芯片的研究和开发,聚力攻克智慧农业装备领域“卡脖子”技术,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吴铁俊说:“参加今年的省‘两会’,很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为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持”。如何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定要锚定国家急需,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有组织科研,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走稳平台、队伍、项目、成果及应用转化一体推进的自主创新之路。”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介绍说,南工大在全省高校率先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聚焦前沿新材料、碳中和、先进生物制造等领域开出重大需求榜单,面向全校寻求“最强大脑”。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创新策源地作用,持续推进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开展高校校地共建,促进更多职业院校进入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
省政协委员、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建议,江苏高校应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尤其要大力打造国家级战略平台,加快布局建设区域重点实验室新体系,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形成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聚集地、重大科研成果的孵化器、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培育聚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让更多‘千里马’在江苏竞相涌现,各尽其才”。
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黄文武建议,在提升选拔培养公正性的基础上,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突出培养方式的融合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校‘十四五’国家级课题,正在举全校之力深入研究。中小学教育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可以对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告诉记者,该校在南京汤山校区打造长三角智能装备与制造创新港,把国家重点平台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吸引国内的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兵器工业、兵器装备等相关龙头企业共建研究院,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定下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大目标”,还立下事关教育民生的“小目标”。2024年,江苏将安排12类55件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坚决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好,通过解决“急难愁盼”,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江苏一直自觉把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审视谋划。省政协常委、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执行院长沙勇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高标准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必须坚持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良性互动、教育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以科学化供给、高效能配置实现婴有惠托、幼有优育、学有适教,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走在前列。
在“2024江苏民生大礼包”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引人关注。2024年,江苏将新增120家普惠托育机构,开设 2000个“爱心暑托班”,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30所,建设省属高校学生宿舍40万平方米以上,维修改造省属高校学生宿舍600栋,建设200个左右标准化初中学校心理辅导室。
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薛法根认为,做好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的事,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民生工程。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功能,学校要做好三个方面的指导:一是指导家长学会和孩子沟通交流;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居家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指导社区办好学生暑托班等假日学校,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组织开展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效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让江苏学子共享人生出彩的逐梦机会。
省政协委员、宝应县教育局副局长蒋利武深感责任重大,“目前,宝应正在积极创建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部分高中也已进入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和高品质特色高中的创建阶段,希望基础教育的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满意、学校发展、区域受益。”
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朱焱始终关注“育人”话题。“今年我的提案是探索大中小学贯通育人机制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只是各学段教育的高质量,而是横向从教育到社会,纵向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体性、整体性的高质量。”他提出,可以通过政府的顶层设计、试点学校的具体操作和教育科研部门的深度参与,改善目前存在的学校覆盖面不够广、合作育人不够聚焦、贯通培养水平不够高等情况。
文章来源:江苏教育报 2024年1月24日 1版
文章链接: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8174510.html